1月3日,《證券日報》記者從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國家能源集團”)獲悉,近日,全國規模最大的光氫儲一體化海上光伏示範項目——國華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國家能源集團子公司)江蘇分公司如東光氫儲一體化項目成功並網發電。
“光氫儲一體化項目的並網發電展現了我國在綠氫產業這一領域的技術進步和產業應用能力提升,標誌著綠氫產業進入從‘技術攻關’向‘市場應用’過渡階段。技術創新方麵,氫能的製儲運技術持續進步,尤其是在電解水製氫、氫氣儲存和運輸方麵取得了顯著突破。應用領域上,綠氫在交通、能源電力等領域逐步得到實踐應用。”上海杉達學院數字商法研究中心研究助理許智波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綠氫產能迅速增加
如東光氫儲一體化項目是國內首個集光伏發電、製氫加氫和儲能電站於一體的“綜合能源利用+濱海生態治理”項目。項目投產後年平均上網電量約4.68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煤約15.1萬噸、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30.94萬噸。
“光氫儲技術集成了光伏發電、製氫和儲能等關鍵技術,通過大規模的光伏電站提供低成本的綠色電力,然後通過電解水製氫單元將水電解成氫氣,最後將製得的氫氣儲存起來供後續使用。光氫儲一體化項目落地不僅能夠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還能實現綠色能源的高效存儲和利用,對綠氫產業發展有積極的推動作用。”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彭蘇萍表示:“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製氫國,但目前仍以化石能源製氫為主,電解水製氫和醇製氫占比較低。隨著目前可再生能源製氫項目的批量啟動,大批綠氫項目將在華北和西北地區密集落地,預計建成後綠氫產能約為每年7.8萬噸。長遠來看,可再生能源製氫將替代灰氫,成為未來主要發展方向。”
“我國綠氫產能迅速增加,顯示出我國在綠氫製備方麵的技術實力。預計未來幾年,隨著製造成本的降低,綠氫行業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北京科方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研究負責人張新原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2024年,我國出台了多項利好綠氫產業發展的政策。“在政策支持和市場拓展等因素推動下,綠氫有望在未來幾年實現產業化落地提速,成為推動能源轉型和碳減排的重要力量。”廣州眺遠營銷谘詢管理有限公司總監高承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產業鏈企業受關注
“隨著綠氫項目的不斷突破,資本市場對綠氫產業鏈企業的關注度也在提升,產業鏈上市企業正積極布局該領域,通過資本市場獲得更多資金支持,用於技術研發、市場拓展和業務布局。”薩摩耶雲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表示。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張海濛此前介紹,公司助力全國首個高海拔光氫儲項目全容量並網發電,在中國首個萬噸級綠氫煉化項目和全球最大綠氫製綠氨項目中,隆基綠能製造的製氫電解槽展現出了安全、可靠與穩定的優異性能。
山西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目前在光伏領域的布局主要是利用自有廠房屋頂建設光伏綠電製綠氫的示範項目。這一項目旨在通過綠色能源的多元化應用,進一步完善公司的清潔能源產業鏈布局,探索光伏與氫能結合的創新模式。
吉林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稱,公司參股單位長春綠動氫能科技有限公司業務主要涉及製氫裝備製造(PEM電解槽)。PEM電解槽適用於波動性較強的製氫場景,廣泛適用於各種綠色氫基能源項目。
袁帥表示:“對於產業鏈相關上市企業而言,建議積極關注政策動態和技術發展趨勢,加大研發投入和技術創新力度,提高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企業還應加強產業鏈上下遊的協同合作,降低成本並提高市場競爭力。”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